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一趟尋找「心」的天路旅程—西藏行


早在三、四年前,就一直夢想能夠至西藏旅行,當然,最初的想法是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一步一腳印、背包客精神」的方式來進入這個神秘的國度。而選擇今年進入西藏,更是我所衷心期望的時間點。參與發現者旅行社的這趟旅程,其實算是出乎意料,也可以說是意料中的事,人生本來就是多變的,原本計畫好同遊的朋友都有可能臨時有事而無法參加,也許,就是這樣的因緣際會讓我有幸參加這個團隊,展開這趟奇妙又豐繞的行程。
在生日過後的第四天7/11就是踏上西藏之旅的重要日子,等待這一刻的來臨已經有三、四年之久了終於,我能如願以償了!
出發前,許多人對我說:
「花那麼多錢去西藏,是想要活受罪嗎?」
「妳是頭殼壞了嗎?怎麼哪兒不去,偏偏選擇去西藏呢?」
「妳是不知道高山症有多可怕嗎?妳不怕嗎?」
而我始終如一的答案是:
「是的,我確定!這是我活到現在最大夢想,我要去實現它」
也許,就是因為這股莫名的勇氣及傻勁,我說服了父母,我參加上旅行社,我踏上了我的天路行-西藏。

人,是一種很奇妙的生物。「物以類聚」真的是形容的太好了!我仍然記得在桃園機場時,初次見到未來半個多月要一同相處的所有長輩及朋友的臉孔及表情,直到抵達拉薩後展開旅程的改變至最後回到故鄉台灣的面貌。我猜想,大家都在這趟旅程中,找到了另一個自己。
有位大德說過一句話:「一真一切真」。唯有真心相對周遭的人事物,一切的回應就是正面、真誠的。
我一直對這句話謹記在心,時時刻刻反省及觀察自我及周遭的人,而這趟旅程更是讓我深深體驗。人和人的相處本來就不容易,我想我們大家一定過去好幾世修來的好福氣才能共同踏上這趟旅行,才能相識、相知及相惜。

在一開始摸索伙伴的性、及生活模式及努力適應高原所帶給生理上的不適,我了解,每個人都儘全力去調適身體狀況及與大自然的力量溝通,真的很辛苦。
第二天到了拉薩,感受到旅行社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一些曾受到高山症影響的朋友的關心及叮嚀、感受到西藏這股令人敬偎及安祥的氣息,已經慢慢讓我放下在台灣的一層自我防衛的盔甲及工作的無奈及煩惱。在這裡,除了帶著敬仰的心外,還要有虔誠、愉快、真誠待人的心情就可以了!
     

其實,卸下防備之心對於大多數的人並不容易,每個人都有屬於他個人的人生經歷、對事物的價值觀及對人的刻版印象的判斷,在這樣的大團體中,互相信任及互相幫助是需要時間,但是因為隨著旅程的艱辛及其他人事物的發生及變化,一股比朋友更親近貼近於家人的氛圍在我們的團隊及旅程中慢慢醞釀出來。


旅程進行到第五天,在前往措勤的路上,我深深感受到人性。

曾如廖師傅(我們4車的司機)所說,愈往後藏,條件就會愈差。用餐的地點是個由幾幢長方形、灰色土塊堆疊而成的小飯館,外面有當地的藏人好奇地走來走去及稀稀落落的羊隻在外頭蹓躂吃著地上的廚餘,偶爾抬起頭來瞧瞧我們這群來自外太空的車隊。萬里無雲、陽光普照,當小小飯館裡的三大張桌子被我們這群聲勢重大的台灣人所佔據後,飯館更明顯地小。小但是乾淨、且樣樣俱備(至少對我而言是的)。李老師帶著郭大哥走進了飯館,我想,在當下,所有人都被嚇到了吧!「黑」是我唯一能夠形容第一眼見到郭大哥時的印象,「呼吸急促」是後來才觀察到他全身所散發的不安感。

正當大家摒住呼吸、努力觀察眼前這位三天前還箭步如飛地登上布達拉宮的郭大哥時,曹姊就已經站起來,吆喝著我去拿刮沙板及冰涼的油品來幫忙敦大哥。我想我這輩子永遠會記得當時曹姊意不容遲神情及說話的口吻。那是一種「此刻不出自己微薄之力去儘力救一個人,那還待何時呢?」「與其乾坐在那邊等待奇蹟的發生,不如就是我們自己嘗試讓奇蹟降臨」

我拿著刮沙板、另一位伙伴拿著凡士林,我們儘我們最大的能力協助曹姊幫助郭大哥。雖然我的力量微薄,在當下我真的衷心希望我能夠幫助郭大哥。

在這段等待午餐的時刻,我見到二桌的陳副總帶臨著同桌的團友開始做自我的 穴道療養,所有二桌的長輩們及朋友,跟隨著陳大哥的口令及指法為自己做按摩以降低高山症所帶來的頭痛及不適,我看到大家的心在當下全都連在一起、全在同一條舟上共患難,看到陳副總耐心且緩慢的指導,更是散發了親切及體貼的用心。
李老師和吉米帶著氧氣筒及緊急醫療設備進到飯館、曹姊正用儘全身所有的力量為郭大哥刮沙、陳大哥帶臨著團友做穴道按摩、還有幾位正運用氣功為自己調氣,也許對外人而言,這樣的畫面真的很詭異及滑稽,但是這樣的開始更是造就了我們更互相扶持及觀照彼此的契機。
為郭大哥執行完簡易的急救動作後,大伙們頓然安靜地開始用餐,隨著時間地飛逝,「客人」已用完餐了,但是「李老師、吉米和師傅們」尚未用餐,許多人已經離開飯館出去透透氣,緊追著來是輪到「李老師、吉米和師傅們」用餐。

看到10位師傅站著圍著小桌子、拿著添著白飯的碗公一同夾著一盤剛出爐的菜,我當下只能傻住。看到李老師拿著碗吃著其他桌剩餘的菜、看到吉米因過度饑餓而快速用餐的模樣、聽到所有的師傅們請李老師坐下用餐、看到除了自己外還有其他人立刻將椅子拉出去請李老師、吉米坐下用餐時的狀況,我知道我已經沒辦法再撐下去了。我所能做的事:退到飯館的最後面、擦拭落下眼角邊的淚水、穩定心情並且帶著笑容走出去。

吉米的臉孔、李老師的神情、10位師傅們的聲音,至今,我仍然記憶猶新。

我不懂為什麼他們不跟我們一起用餐,憑什麼我們有特權先用餐?因為我們是付錢的老爺及夫人嗎?難到其他人沒有同樣的感覺嗎?人身生而平等,在這樣刻苦的環境下,分你我更是令人難過的事。這一天,我感受到心真的被狠狠揍了一拳,血淋淋地看到真實世界。

我明白,並不是所有的人會有如此的感受、也不可能去改變每個人的觀點及看法,但是我能做的事是,儘我最大的力量去關心及慰問和我一同參與旅程的所有伙伴及最辛苦的李老師、吉米和我們的廖師。

同時,因為這件午餐事件,26人團隊的氣氛開始生化學作用,散發「坦開心胸、關懷大家」的氛圍在每一台吉普車中、在這10台吉普車的旅程中。
每天的早晨,看到不論是熟識或是不熟識的團友都會慰問身旁的朋友、師傅「您有吃飽嗎?」「您今天好嗎?」「您頭疼是否好點了呢?」「有沒有需要什麼是我能幫忙的呢?」「今天會到海拔更高的地方,要走路慢一點!」等等不同的關心方式的話語在團隊裡漫延著,雖然我不曉得其他人是否有感受到,但是我感覺到大家已經開始用心去對待身邊的所有人、用心去感受這趟旅程、用心去接受大自然的力量及考驗。

廖師傅常對我們說一句話:「妳們只要帶著虔誠的心、愉快的心來西藏旅程,高原反應絕對不會發生在妳們身上的。」果然,心,很重要!態度,很重要!正面思考,很重要!

與自己的心面對面、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與自己溝通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在這趟旅程中,我學習到了一部份,也在當下努力地去實踐。我明白我的身體狀況,我不勉強自己走太遠、不勉強自己喘氣時還逞強說沒事,能吃時就儘量吃,有機會下車走動,就走動努力吸氧氣,說話時要慢且清楚,呼吸時要緩而飽滿,讓自己的意識更貼近自己的心,讓心更聽見身體的對話及了解自己的極限。再次,重新認識自己。

我發現到,這趟旅程除了讚嘆神秘的西藏及大自然的奧妙外,一種心靈成長及自我認識更是這趟旅程的最重要的附加價值。
當我見到布達拉宮時,我必須坦誠,我並沒有如預期的感動及讚嘆;但是,當我踏進小昭寺,見到小小寺廟裡坐滿著喇嘛們正在做法會,燥熱的心情立即平穩且安靜;


當走進大昭寺裡看到十二歲的釋迦牟尼佛金身時,我不禁淚潸潸地慶幸自己何德何能在此地見到衪;聽著吉米細說著每尊佛像的故事及經歷,感慨著時光的來去匆匆;看到年老的樑柱上鑲著朝聖者為了來此地膜拜而不幸離去所留下的牙齒,感受到強烈的虔誠、專一的意念;走進大昭寺頂樓的講經佛堂裡,被莊嚴、肅靜的磁場輕拂焦慮不安的心情;虔誠的心、虔誠的心、虔誠的心帶領著我進入意想不到的世界,讓我更正視自己。


在踏上海拔5128公尺的無名氏措時,遠方的冰山、寧靜平穩的湖水、白雲朵朵、光茫四射的陽光及稀薄的氧氣,「慢活」這二字突然出現在我的腦海中。真的,要慢!我驚豔無名氏措的平靜安祥、冰山的傲氣奔放、大自然的巨斧奇妙,回頭望向排成長條形的吉普車隊及站著、蹲著、坐著的師傅們及吉米。這是個奇妙的時刻,讓我們大家同聚在這海拔5128公尺的無名氏措,一起分享美麗的景色及奇妙的氣氛。



在獅泉河鎮又是另一個轉淚點的開始,在此鎮停留兩天並且到了班公措欣賞美麗的鹽水及淡水湖結合的神奇外,最重要的是郭大哥正式與我們暫時說再見。
那天的清晨特別黑暗,就如同李老師及所有人同行的伙伴們一樣深沉及悲痛。每個人都明白,過了獅泉河後再來就要進入海拔更高的札達、塔爾欽、帕羊、絨布寺等地方,我們沒有把握郭大哥的同行是否能夠安然地完成旅程、沒有把握過程中會不會有任何變數,經過兩天的治療後,郭大哥的狀況仍究是不夠明朗化,也了解李老師及吉米的努力及用心,最後決定請海外緊急救援接手將郭大哥先行帶回拉薩接受比較完善的醫療設施做治療。


當我了解到為了拯救一個生命,是可以付出所有代價時,我更加欽佩參與及帶領我們的領隊及師傅們。經過李老師的說明,我們才明白郭大哥目前正在軍方所屬的醫療機構裡接受治療及休息,如何進入軍方兵營、如何獲得軍方信任及協助、如何聯絡及處理方式等,這些過程,我相信除非您是當事人,必然很難體驗當中的辛勤及困難。而對我而言,也許在當下,我們所有的人已是一條心,特別能感受到李老師的心情、郭大哥的不適、吉米及所有師傅們的辛苦吧。
原本以為,真的可以進入軍營中與郭大哥說聲再見並且希望他早日康復,但畢竟軍營是不能隨便進入的,曹姊有進去見了郭大哥,她說,「他哭了,我們也都哭了,在那樣的軍營裡真的感覺到他的不舒服及環境的惡劣。」那一路離開獅泉鎮,雖然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感受,但是,我了解我的心已經是掉到最深的谷底裡,正往黑暗的天空看著並默默地流淚。


解鈴人還需繫鈴人,到了中午用餐時間,陳阿姨告訴我一句話,讓我也漸漸放開了鬱悶的心情,她說:「郭先生的離開,對我們而言雖然是難過的,但是對他卻是最好的安排,同時也是對我們是最好的安排,這趟旅程還很長遠的。」的確,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就是順著大自然安排的路及決定慢慢走就好。這會是最好的。所以,放寬心情往前看。
來到了阿里地區的第四天後,準備進入札達地區,一個土林圍繞的地方。


行經札達土林,看似沙漠又似灰土堆砌而成的山壁及歷經千年風化侵襲的土柱狀,千年不變地矗立在此地區,受著豔陽的曝晒,站在土林下的我,只能站著、感覺、目不轉睜,手中的相機真的只能拿著卻不知道從何處拍下這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色。

抵達古格王國時,我開始幻想著當時的王國多麼雄偉,它擁有天然的土林地形環繞著王國,下方還有豐沛的象泉河灌溉著土地,人民帶著感恩及虔誠的心耕種及禮佛,這個曾經是佛教鼎盛的富裕國家,如今已經人去樓空,孤城在土林上、俯視著乾枯的領土。


看見古格王國內的寺廟,可想而知當時的盛況:佛教鼎勝、眾人修行、人民安樂,但是既使王國滅於一夕之間,仍然保持著藏傳佛教的面貌。萬萬沒想到經過了幾百年後,卻因為文化大革命的惡劣殘酷地摧殘及破壞,寺裡的佛像只剩下一堆一堆的土堆留給後人供養參拜。所幸的是,牆上的壁畫仍究被保留當時的風采及鮮豔,依舊能夠看到當時的藝術精巧及畫匠妙手功力。
登上高處,遙望著札達土林的全貌,等候著金色陽光將光芒揮灑在這邊灰色大地。



來到神山-岡仁波齊神山下時,進入江札寺,這是旅途中最重的寺廟之一。
一定是座神山才會坐落在這樣的環境裡,一定是間靈氣盛旺的寺廟才會有這樣的路程,我心想著,這樣的地方就是要配上這樣的路,讓世人明白,天路難行唯有一步一腳印、慢慢行駛才能抵達。
當江札寺座立在我的眼前時,我直覺性地回頭望向它所面對的景象,我明白了它在此地的重要性。我全然忘記我曾經進入布達拉宮、小昭寺、大昭寺、扎什倫布寺等赫赫有名的寺廟,我只記得江札寺所帶給我的感動及震撼。



在小山坡上的三層樓構成的江札寺,正面遙望著遠方的山林及一望無際的瑪旁雍措,背依靠著岡仁波齊神山,坐落眾山之下、凝望著無邊無際的天涯,寧靜安祥莊嚴平等我已經沒有再多綴辭的形容詞能夠形容我平靜如湖水的心境,我只能安靜、緩慢、一步一步地踏上江札寺的台階,帶著感謝、虔誠的心情進入江札寺。
既管相機拍照聲此起彼落,我仍感到平靜,也能感受到其他人也深深受到江札寺的影響而心靈感到平靜,這是個很奇妙的時刻,並不是因為李老師說有人在這邊發願而心願成真,也不是因為這邊的喇嘛成千上百,更不是因為這邊的住持法力無邊,而是在這個時間點,我們這群來自台灣的所有人,竟然有幸見到神山進入江札寺,感受到這個存在幾百年的寺廟卻仍然保有它特別的磁場及靈氣,並且毫不吝嗇淨化了每位到此地的旅人的心靈及罪惡。
小而威嚴的江札寺,住持的充滿歲月及智慧的面孔、小喇嘛的純真害羞臉孔、老喇嘛的靦腆神情清清楚楚地刻印在我的腦海中、我的心中。


路上聽著吉米說著故事、有好的有壞的、有激勵人心的、有感人肺腑的,真的很感謝命運的安排,讓我是參加旅行社的行程而不是與朋友同行,不然,我想我也無法感觸如此深刻、深深為此地而落淚、更了解自己的心、更坦然地與人相處。


這趟旅程的另一項高潮就是「珠穆朗瑪峰-聖母峰」,要進入珠峰自然保護區了!

有的人也許會開始省思:究竟自己這趟旅程是為了什麼?看大山大水嗎?看聖母峰嗎?看布達拉宮嗎?體驗高山症嗎?旅程的目標及定義是自己給的!只有自己的心才會給自己答案。

參與旅程的事情功課的準備到底應該要完整完善呢?還是帶著空白的腦袋來參與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在旅程中,有位朋友問了我:「為什麼妳可以看起來如此平靜呢?」「妳事前做很多功課嗎?」「妳的生活歷練及經歷應該也沒那麼多,為什麼妳的感受可以那麼多呢?」我告訴她,生活歷練的多寡、人生經歷的狀況的確是可以影響一個人參與旅行時的感受及體驗,但是回歸一個重點:妳是怎麼看待妳的旅行?妳是帶著什麼態度及心情來這趟旅程?妳希望得到什麼?如果今天有個人信心滿滿準備了很多功課來到了西藏,但是他卻太過於自傲及自滿,忘了將他的心帶出來一同去感受這個地方所帶給他的共鳴,和另一位是沒準備太多功課,卻是帶著學習及虔誠的心境來到這地方,努力用心地感覺大自然及所有人事物帶他給的感動,哪個人的收獲才是最大的呢?



如果覺得是來看大山大水的話,那我會建議妳回家看大陸尋奇、國家地理頻道及Discovery或者是買本關於西藏的書翻翻就行了,來這裡,要把心帶出來,告訴自己的心一同認真地感受大地的神斧奇蹟,告訴自己有多麼幸運能夠來到此地,告訴自己用心體驗分分秒秒。那麼,妳就不虛此行了。



雖然,我不知道究竟她了解我在說什麼嗎?我這樣說到底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呢?也許這趟旅程我期待很久了,我真的很認真、努力地用心體驗,我除了用眼去見識這個世界,更是我用心眼來感受它。既使我覺得我還不夠虔誠不夠坦然,但是我正努力地學習及放開心胸擁有。

一個轉彎,珠峰,出現在我的前方,淚水無聲無息地滑過眼角落在臉龐。我真的不敢相信,在書上看到的聖母峰就在我的眼前,而她美麗地矗立於我的前方並且毫不吝嗇地展現她的英姿及雄偉在我們面前。我們是多麼幸運的一群人啊!能在此時此刻瞻仰她。


那一夜,在絨布寺結識了許多外國朋友,在海拔5000多瘋狂地歌唱,但仍然興奮不已,雖然睡得不安穩也做了許多瘋狂的事情做為小插曲,仍究心存感謝自己的幸運及老天的安排。

16天來,我最感謝的是待我如親人的曹姊、無時無刻慰問我身體狀況的小美姊夫妻、鳳姊、新惠姊及陳阿姨夫妻,永遠活潑的小宣、冷靜沉靜的小慧及我們的四號車廖師,和其他的團友們,沒有大家的支持及愛護,16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旅程是很難結束的。一路走來,「一真一切真」的見證及實踐就在我們的身旁一一落實,真心以待就換來真心回應,也許真的是因為我們的虔誠之心,讓我們見到了聖母峰、見到了各種不同的美景及奇蹟。


果然,相隨心轉、心隨念轉、起心動念、一真一切真。今天三十而立的我,人生的旅程才正要開始,因為有這次的旅程讓我重新檢視過去二十九年的自己,讓我有機會帶著真誠的心面對真正的自己,人生的旅程,不僅是往前看,更是要往後看去反省過去,這是為了要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我是這趟旅程的過客,而每個到過的地方、遇到的人、同行的團友是協助我心靈成長及轉變的重要貴人。西藏,是個神秘的國度,我明白為什麼來過的人會不小心將心遺留在這,為什麼還會有人想要再來第二次,因為探索心靈的旅程,永遠不會停止,唯有真的遇到自己、正視自己的心,才是真正完成天路之旅。

如果問我是不是也不小心把心放在西藏的某個角落呢?我會說,是的,因為我把整顆心都交給西藏,請它幫我保管我最真誠、虔誠的心,讓我永遠有機會再去反省每個階段的自己、永遠記得最初的自己、永遠保持赤子之心、永遠要聆聽心的聲音。
西藏旅行,並不是一個被用來炫耀的行程、也不是一個用來自我吹虛的地方,這是一個心路歷程、一個感受大自然的旅程、一個謙卑的旅行,態度決定旅行的品質及價值,唯有「真心」才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穫。

此編為我於2009年寫給自己的一篇旅行回憶錄,這一年我滿30歲,送給自己的一份禮物,希望我永遠都記得當初的自己。給大家分享!




延申閱讀:
旅行就要這樣子玩喔~~~


喜歡跟我們的文章旅行嗎?
請加入我們的臉書,給我們一個讚喔~
Facebook請搜尋「三角建築&空間攝影
https://www.facebook.com/YSwonderfulworld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從攝影視角:在生活中找尋曠野的生活

從攝影視角:在生活中找尋曠野的生活

物件:龍井區
攝影師:Nick

此次的物件為主要為一樓客廳/櫥房的空間設計及拍攝。
從這整個設計中就能感受到屋主的口味十分重,且走曠野自由派的路線,才會要求設計師在整個設計及材質、配件、顏色搭配及建材挑選上都用比較飽和高的色調,而電視牆上的Loft風紅磚牆表現,更是有美國鄉村、荒野大鏢客那種不居小節的格調。



既管如此,家終究是家,在整體的色調還是走基本色系:暖色系,讓這間曠野自由派的設計也帶入一絲絲的柔情溫暖囉~



而面對電視牆的一整面的書櫃架及滑軌式書架梯,這面牆的格調整體就拉升到高品味、高格調、氣派且有嗜書如命的性格走向,但仍然不失原有曠野自由派。
這是一個可以有很自主的空間,也可以是一個豪邁氣派的書房。


而從餐桌看過去的視角,更是有不同風味的展現了。
只能說,木質原色,永遠是室內設計的好朋友~~

透過攝影師的鏡頭,讓你一眼掃完餐廳及客廳的完美結合。




延伸閱讀:  
毛兒玩手作      旅行就要這樣子玩!      三角建築&空間攝影      育兒小分享



攝影人的視角
結合  光線  空間  角度
造就  建築  宏偉  美感

攝影師:NICK (老詹)
聯絡人:Sofie 蘇
Email: yswonderfulworld@gmail.com
臉書:www.facebook.com/yswonderfulworld

喜歡我們的作品嗎?請把我們加入您喜愛的粉絲頁吧~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將!將!將!上雜誌囉!當代設計雜誌5月刊<白雪之家>

將!將!將!上雜誌囉!當代設計雜誌5月刊<白雪之家>

上次介紹「從攝影視角:在都市裡,發現北極熊出沒」上當代設計雜誌囉!

設計師將此次的設計空間稱之為「白雪之家」在當代設計雜誌裡做完整的介紹及空間改造。我們立馬趕緊去訂購一本,分享給大家。



在這當中很詳細說明了空間坪數及設計平面圖的提供,讓閱讀者能夠很清楚當初設計師的設計與屋主的習性溶合而打造出這一個獨立特有的空間。在當代設計雜讀的網頁上,也可以略讀到一些內容,但若想要看完整的介紹,還是建議大家去買一本來瞧瞧吧~~~






有沒有很熟悉!這些照片都在「從攝影視角:在都市裡,發現北極熊出沒」中出現過喔!

這次真的很幸運有機會接到這麼難得一見的設計案件,攝影師NICK在當下也花很多心思與設計師陳先生做許多的溝通及調整,希望能夠一起為這間空間多加更多優質分數,果然,設計師的精心設計加上攝影師的專業攝影技術,讓物件就「將!將!將!登上當代設計雜誌」囉!

歡迎各界設計師或是空間師來信詢問拍攝費用喔~~~



延伸閱讀:  
毛兒玩手作      旅行就要這樣子玩!      三角建築&空間攝影      育兒小分享



攝影人的視角
結合  光線  空間  角度
造就  建築  宏偉  美感

攝影師:NICK (老詹)
聯絡人:Sofie 蘇
Email: yswonderfulworld@gmail.com
臉書:www.facebook.com/yswonderfulworld

喜歡我們的作品嗎?請把我們加入您喜愛的粉絲頁吧~